据国家统计局调查数据,上一代农民工平均寄回带回老家的金额为8218元,占外出从业总收入的51.1%,而2009年新生代农民工平均寄回带回的金额为5564元,占外出从业总收入的37.2%。
所有东亚经济都是出口导向的外向型经济体,高度依赖于西方经济体。人们所说的东亚模式的主体是日本和亚洲四小龙。
当然这里不是说,来自社会的压力不重要,而是说当这些政治精英面临社会的民主化压力的时候,不会像其他一些专制社会那样,千方百计地阻止民主化的发生和发展。因此,也和西方一样,东亚这些经济体也面临着如何进一步深化改革的问题。但是,在充分利用市场这方面,没有重大的区别。继续的辉煌源自继续的变革。在四小龙当中,韩国和台湾已经实现民主化,新加坡在原来的选举政治的基础上,政治发展也在加速,香港的中产阶级也在追求民主化。
理性、有序、和平的民主化社会制度建设和中产阶级的存在,又为和平的政治开放和民主化创造了条件。在很长历史时间里,日本是一党独大体制,即日本自由民主党牢牢掌握着国家政权,是一种高度集权的民主体制。但准备金以及其他数量型的收缩措施,最终还是会导致普遍的利率上升。
巧合的是,就在本题写作时的2011年4月5日,中国央行又一次宣布加息。正如我们已经看到并将继续看到的那样,存款人要么绕过正规金融渠道进入所谓民间信贷市场,要么抢购各类商品引发通胀,要么购买各类所谓保值产品推高所有领域的资产泡沫,在最后绝望的情况下,他们甚至可能选择资本外逃。然而,再严密的金融控制也不可能长期损害存款人的利益,在通胀愈加强烈,负利率日甚一日的情况下,被惊醒的存款人将千方百计突破金融限制。在金融危机之后的两年多时间中,这种财富输送已经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在利益面前,已经习惯了坐享垄断利润的金融机构,不应当低估存款人在绝望情况下争取自己利益的意志和智慧。对于那些已经习惯了低利率时代的人们,有必要提醒他们记住1990年代中期,中国上一轮恶性通胀时期的灰暗景象:在1995年,中国的一年期贷款利率是12.06%,5年以上的贷款利率更高达15.30%。
以目下中国的潜在通胀压力看,中国利率的上升幅度恐怕要远远超过1990年代中期。其中目的彰彰明甚:害怕大型企业发生连锁破产。算是对上述判断一次及时的注脚。如果成本上升以及通货膨胀像我们上面所预判的那样是一种稳定的中长期趋势,那么,它势必诱发另外一个稳定的趋势,那就是利率的长期上升趋势。
作为向大型企业尤其是垄断企业输送利益的主要管道,利率管制一直是中国亲商主义的一个重要工具。没有中国居民无偿及无奈奉送的低利率存款,中国的银行业以及垄断企业,恐怕会倒掉一半。这其中所所包含的讽刺是,以金融及经济稳定为标榜的金融控制及金融监管,实际上已经完全蜕变成强势集团予取予夺的自肥工具。事实上,在中国民间借贷市场上,利率的提升已经持续很长一段时间。
我相信,如果通胀恶化,民间金融的规模将会急剧膨胀,垄断金融企业的廉价存款来源将会枯竭,而现在看上去坚不可摧的垄断金融机构或许会以超出所有人意料的速度被边缘化。金融危机之后,主要新兴经济体的加息动作早已开始,老牌发达国家的加息也只是时间问题。
在这样不公平的格局之下,以金融稳定之名打击民间金融,不仅是不道德的,根本就是邪恶的。对于这一点,中国经济管理者心知肚明。
其中利差就是垄断金融企业以及其他大型企业从家庭部门剥夺走的。民间利率可以被看作影子利率。有人估计,各种信托公司,贷款公司以及完全无法监管的地下银行在整个融资中已经占到接近一半。在已经经历了三十年市场经济的今日中国,滴水不漏的利率管制是难以想象的。如果按照最新社会融资总额计算,这个数据2011年可能达到七、八万亿之数。在相对国有大银行更加灵活的所谓中国股份制银行,对微小企业的利率也已经达到15%。
事实上,中国那些看上去盈利能力十分强劲的银行以及各类垄断企业的大部分利润,都来自对存款者的剥夺。外围的加息动作,必将增加国内利率上浮的压力。
如此,中国经济在未来危机图像就变得呼之欲出了。进入专题: 利率 大拐点 。
中国民间金融虽然受到严密管制,但其规模却在迅猛扩张。在1970年代美国通胀达到15%的高峰期,其利率达到了21.5%。
这显然与大多数图表分析员们认为中国紧缩周期已经尾声的判断截然不同。也因此,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相当迟缓。如果通胀局面失控,利率突然的、猛烈的上升也是意料中事。应该予以强调的是,这四个趋势在相当程度上都逸出了政府的控制能力。
而这一切,都必将导致廉价存款资源的减少,并最终导致利率的不断提升中国经济社会政治的变化将呈加速度发展。
惟其如此,战略性思考和理智解决当前的各种困难就是我们的重中之重。中国2007年底为2710美元),预计2014年将达到8240美元,2016年有望历史性地突破1万美元大关(届时美国人均收入将达到5.73万美元)。
13多亿中国人依然在奋力争取小康目标,离富裕社会还十分遥远,但是他们充满向往、力争上游。势在必行的招数上述图景,虽然可望又可及,但远非易如反掌。
4.占世界货物出口的10.40%(2007年底占比8.56%),到2014年会升至12%以上。2014年起,预计将跌至1000亿美元以下,此后可能延续下跌趋势),占世界对内直接投资流量的18.7%。当务之急在于设法开辟新思维,规划和实施今后5到10年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全球一体化蓝图。进入专题: 中国经济 。
中国目前的新身份已经变成世界范围举足轻重的高成长市场。根据预测,2014年约为11万亿美元,到2017年将与美国2011年15.094亿美元的经济规模持平,届时美国约为19万亿美元),占世界GDP总额的10.67%(2007年底占比6.46%),首次达到双位数,到2014年会升到14%以上。
出口市场增长6.5%,2012年预计为3%多一点,2013年及其之后可能恢复到5%以上,而2007年增长6.9%,2009年负增长13.1%。6.外国直接投资1419亿美元(2007年底为1431亿美元。
这一切,完全取决于能否持之以恒地提高教育水准、普及科技、鼓励对外贸易和外商投资,以及社会精英阶层能否具备战胜挑战、开启新局的思想力,尤其是中央政府能否提供高瞻远瞩的强大领导力。如果把中国经济发展比做个人成长历程,那么,十二五期间,恰恰是中国经济的青春期。
手机:18900000000 电话:010-12340000
邮件:123456@xx.com